7月27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颁奖仪式在重庆市两江新区举行。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王翔宇在接受新华财经专访时表示,手术机器人领域专业性极强且涉及医疗伦理安全,外界很难全面深入了解,本次大赛汇聚了行业专家及其最新产品,为高校与产业界之间提供了一个深入交流的平台。
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副教授王翔宇接受新华财经专访
王翔宇表示,“产学研融合已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这也提醒我们研究生要不断增强对产业的认识,才能让科研成果更好地走向应用。”他坦言,“学生来到现场真正‘看到’了产业,了解所学知识的未来应用场景,这种亲身体验带来的激励,远超过看新闻、论文或PPT。”
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重要阵地,加强成果转化对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升自身创新能力具有关键意义。王翔宇强调,大赛不仅让高校团队看到了实验室前沿技术研究与产业界优秀产品研发之间的差别,更关键的是通过与企业技术人员的深入交流,解决了在研究过程中被忽视的问题。同时,产业界也发现了高校在算法创新性、技术储备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本次大赛成功搭建起一个人才、技术和项目流动的平台。
谈及参赛项目“驱镜通优-软镜操作机器人”的亮点,王翔宇表示,区别于目前产品化定型的手术机器人,该项目旨在将软镜操作机器人打造为一种通用型技术。他指出,在经气道、消化道、尿道、直结肠等自然腔道的手术中,软镜操作技术和面向不同腔道场景所用的软镜基本驱动原理是一致的。团队通过突破这一类技术的共性挑战,让产品不再拘泥于单一科室,进而促进多个科室会诊与联合手术操作。此外,王翔宇强调,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团队正在探索具身智能在手术领域的应用,推进智能手术器械的研发。
来源:新华财经(朱嘉林 孙广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