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整合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科研资源,紧扣深圳市盐田区“5+3+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着力构建“政-校-产”三位一体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汇聚高校智力支撑、政府政策引导与产业实践动能,探索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效率,破解“从实验室到生产线”的最后一公里难题。8月7日,深圳市盐田区科技创新局和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共同举办“智汇南开·盐创未来—2025年产学研合作创新发展大会暨产业项目推介”。会前,盐田区委书记李忠与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院院长方勇纯举行会谈,盐田区副区长简政、彭礼寿出席,南开大学和深圳研究院有关负责人参加会谈。盐田区副区长简政,南开大学副校长方勇纯,深圳市科技创新战略研究中心主任陈蓉,南开深圳校友会会长、蓝盾集团董事长吕滋立出席大会,并邀请到了二十余家金融投资机构参加。大会由南开大学驻深圳办事处主任、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万胜主持。方勇纯在致辞中表示,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设立,正是南开大学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要战略支点。承载着南开扎根湾区、服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主办的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上,来自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代表队的“驱镜通优”软镜操作机器人系统,历经与多家手术机器人企业的激烈比拼,荣获“企业组”一等奖!7月26日至27日,第十届“创客中国”智能仿生机器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在重庆两江新区隆重举行。此次大赛以“科技突破,创意无限”为主题,聚焦智能仿生机器人领域核心技术攻关与产业化应用,通过应用场景验证遴选优质创新成果,旨在推动智能仿生机器人领域的技术突破与产业发展。团队在“机器人外科操作技术”赛道现场的赛后合影新华社直播项目负责人王翔宇副研究员答辩/路演现场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的参赛代表队来自“智能医疗机器人”团队和孵化的深开智术(深圳)科技有限公司,由王翔宇、方格、党宇等老师带队。比赛队伍携带自主研发的支气管介入手术机器人样机,以“驱镜通优”—软镜操作机器人为题,在重庆两江新区参与了“机器人外科操作技术”赛道的激烈角逐。该赛道聚焦呼吸道、消化道、血管、耳鼻喉等人体自然腔道手术场景,研究院的参赛队伍面向支气管软镜介入操作场景参与现场实操比赛,比赛任务包括:精准打点标记、目标稳定抓取等;同时,
2025年6月27日,区政协科学技术界别委员工作站正式在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揭牌成立,区政协主席尹书彬,副主席陈伟东、姜文清,秘书长吕建强,一级调研员郑健,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万胜和部分界别委员参加活动。活动中,各位领导首先为工作站进行了揭牌,随后在工作站召开座谈会。会上,区政协科学技术界别委员工作站站长、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贾国君介绍了工作站的创建情况和下一步的工作,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陈万胜表示,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将大力支持工作站的建设和发展,加强服务保障,助力工作站更好发挥作用。最后,尹书彬主席就工作站下一步工作强调,一要深刻认识建设工作站的重要意义,努力把工作站打造成服务大局的重要平台。建设界别委员工作站,是区政协贯彻落实市政协工作部署,推动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的创新举措,也是更好发挥政协职能作用、委员主体作用的迫切需要。目的就是要发挥政协委员面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打造委员在基层“双向发力”的坚实平台,使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这项工作更加有形、更加有效。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区政协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把握建设工作站的重要意义,积极推进工作站高质量建设、高水平运行,
2025年5月14日,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联通”)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福田区联通大厦举行。研究院副院长贾国君,深圳联通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张挺出席活动并见证签约。研究院综合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高云英,深圳联通盐田区分公司总经理李开瑜代表双方签署合作协议。根据战略合作协议,研究院与深圳联通将发挥各自优势,围绕深圳市网络与通信、人工智能相关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项目等方面进行深度的产学研合作。签约仪式前,双方举行工作会谈。张挺表示,深圳联通主要聚焦联网通信和算网数智两大领域,在5G和千兆宽带建设、多层次算力供给体系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空间拓展等方面均取得优异成绩。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高端人才集聚、科研发展迅速、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是一所具有强劲实力的新型研究机构。希望未来双方进一步密切联系,结合各自优势在人工智能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深度共建共享,产出更多优秀成果。贾国君表示,研究院正在努力建设成为国际前沿的高精尖科学研究中心、产学研优质转化的科技研发中心、高层次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基地、
编者按:《人民日报》2025年5月13日“理论”版面刊发了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深圳研究院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赵新教授的署名文章《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人工智能作为战略性技术,正深刻改变着人类社会。文章深入探讨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优势与挑战,并强调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补齐短板、营造良好发展生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助力我国在该领域实现更高水平的自立自强。今天,我们全文转载这篇文章,以飨读者。推动我国人工智能健康有序发展赵新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深刻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二十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面对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快速演进的新形势,要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坚持自立自强,突出应用导向,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发展。”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要客观看待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形势,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正视差距、找准方向、继续努力,牢牢掌握人工智能发展和治理主动权。我们党高度重视人工智能发展,近年来完善顶层设计、加强工作部署,推
4月10日,盐田区副区长彭礼寿一行来院考察调研。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贾国君陪同调研并主持召开工作座谈会。彭礼寿实地考察研究院智能吊运系统、医疗康复机器人、脊柱手术机器人以及自动化体细胞核移植系统等实验室运行情况。座谈会上,贾国君对盐田区多年来给予的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指出研究院在深圳的发展壮大,离不开深圳市和盐田区多年来的工作关怀与支持。他介绍了自研究院扎根盐田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教育培训等方面的成果,并对研究院接下来的工作安排进行了简要汇报。彭礼寿对研究院取得的工作成果表示高度认可。他指出要充分发挥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科研院所在高端人才、科学技术和基础研究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兄弟院所、校友企业的沟通交流,推动产学研深度对接,促进科研成果转化为产业资源,让人才活力、科技创新活力、产业活力在盐田、在深圳竞相迸发。盐田区科技创新局局长王静、副局长杨婷,研究院相关负责人参加调研及工作座谈会。
作为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大会这两天正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除多项交流、签约活动外,大会特别设立了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展,来自国内外高校的70多件前沿科技成果集中亮相。(视频)在全球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主题展上,各类机器人同台竞技。它们有的能采摘蔬菜、水果,有的能应急救援,这个蛇形机器人,主要用于特种环境检测。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特种机器人项目组工程师 白星宇:蛇形机器人能够在空间上进行一个翻越,比如说爬一些台阶,甚至是爬树都可以。身形比较小,能够钻到一些人去不了的地方代替人工作,比如说地下深埋空间的检测,包括像核电站因为有核辐射,关闭一次的成本也比较高,就可以让机器去代替。展会上,还展出了很多服务大国重器、绿色能源,以及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科技成果。这套城市污水处理全流程智能优化运行平台,就利用人工智能为传统污水处理厂进行了赋能。北京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 乔俊飞:过去处理污水,一个水厂按照污染负荷最高的等级,比如都按100万吨去处理,但不是每时每刻污染负荷程度都有那么大。现在是通过机器学习,相当于给它找一个最佳运行状态,尽可能让每一个装备运行到够
3月20日,深圳市盐田区委书记李忠一行访问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在八里台校区服务楼会见客人。副校长、深圳研究院院长方勇纯,盐田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罗龙鑫,区委常委、区委(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肖凯一同参加会见。陈雨露对盐田区委区政府的关心和支持致以感谢。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与深圳市及盐田区的合作,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在深圳这片改革开放的沃土上产出了系列标志性成果,不断实现南北方携手发展的良好态势。盐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环境,希望未来双方不断深化合作,在科研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引进等方面取得更大突破,希望盐田区进一步助力深圳研究院和有关创投机构对接,实现科研成果的快速迭代与市场化发展。李忠对南开大学的信任和支持表示感谢,他说,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成立以来成绩斐然,获得了深圳企业的高度肯定和市民的高度认可。未来,盐田区将在科学研究、学术交流等方面进一步支持深圳研究院发展,瞄准新质生产力方向,持续扩展深圳研究院新发展空间,解决产业痛点,搭建深圳市企业与深圳研究院的合作桥梁,推进更多科研成果在盐发展并落地转化。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于2000年10月成立。2019年10月,深圳市盐田区人民政府和南开大学深
1月6日,深圳市中业电力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南开大学EMBA校友会·深圳会长刘良宁率队来院座谈交流。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副院长贾国君参与活动并主持座谈会。会上,刘良宁介绍了南开大学EMBA深圳校友在深发展情况。他及校友企业家们分别介绍了各自企业的业务发展方向,并希望未来能依托各自的企业优势,立足于深圳的产业发展需要,与深圳研究院达成多方位、深层次的交流合作。贾国君欢迎校友企业家的来访,介绍了深圳研究院迁址盐田以来,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校友合作、产学研合作等各项工作的开展情况和成果取得。他指出深圳研究院非常注重与在深南开校友与校友企业的合作交流,未来与校友企业探讨建立人才培养、科研项目合作、平台建设等多种合作模式。参加活动的有深圳市前海数据服务有限公司董事、副总裁蔡玉娟,中科海荣网络通信有限公司总裁、南开大学EMBA校友会·深圳秘书长叶智平,南开大学商学院产教融合发展中心主任、EMBA中心执行主任文和,及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相关负责人。
肠道是人体的“加油站”90%的营养需要肠道吸收肠道也是“排污厂”人体80%的代谢废物靠肠道排出肠道疾病如不及时干预治疗就会给身体埋下“健康隐患”为让肠道疾病尽早得到精准诊疗深圳研究院智能医疗机器人团队开发了一款磁控式靶向施药胶囊机器人帮助人们抵御早期肠道疾病侵袭该项目在今年的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上精彩“亮相”并摘得“优秀科研成果创新奖”吸引了众多医药企业和媒体关注能在肠道自由活动的“小医生”“我自己本身肠胃就不好,所以就想从实际问题出发来做一些研究。”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2023级博士生蔡卓丛是团队的主要成员,他笑着介绍自己的“入行”初衷。在指导教师、深圳研究院教授秦岩丁的带领下,蔡卓丛基于磁控技术,重点开展磁控式胶囊机器人靶向施药研究。他们在机器人内部仅嵌入了一块径向磁化的O型永磁体,使机器人同时拥有运动模式和靶向施药模式。通过外部磁场控制,既可以实现机器人在不断蠕动的肠道内灵活运动,又可以控制机器人精准锚定在肠道内病变区域,将内部储存的1.2 mL药物释放,对病变区域进行靶向施药治疗。逆向流速下灵活运动锚定后靶向施药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克服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差、侵入治疗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