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研究院依托南开大学在人工智能和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优势,重点聚焦人工智能方法与智能机器人等系统的紧密结合,用人工智能方法提升机器人智能化水平,同时以机器人系统的具体需求来推动人工智能方法的发展。近日,由南开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深圳研究院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领衔的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日前,教育部公布了第三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创建示范活动入围名单。南开大学智能科技教师团队入选,这是继光学与光子学教师团队后南开大学又一获此荣誉的团队。该团队由方勇纯教授领衔,成员来自人工智能学院。有国家级领军人才2人、国家“四青”人才4人、14人次获市部级人才奖励。团队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致力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培育智能科技高端人才,在教育教学、科研创新、服务社会、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留学归国服务祖国科研事业,兢兢业业引领和谐奋进团队。团队带头人方勇纯是一位优秀留学回国人员,他在美国克莱姆森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3年自康奈尔大学全职回国工作,是当时南开最年轻的校特聘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日前,由中国青年报社联合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人民政府及相关单位开展的2023“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落下帷幕,最终评选出“强国青年科学家”10名、“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40名。经过激烈角逐,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孙宁教授从来自303个单位的742个科技工作者中脱颖而出,荣获“强国青年科学家”提名。据悉,“强国青年科学家”寻访活动已连续举办三年,面向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创新型企业,寻访一批40周岁(含)以下的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新时代青年“科技明星”,引导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该活动本年度启动以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一个个青年科学家的奋斗故事,传承着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展现出当代青年科学家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解决真问题、真解决问题的时代担当。
近日,研究院举办南开深圳校友会书画艺术社书法班、国画班、油画班开班活动,30余名南开校友和艺术大家齐聚盐田。深圳市关工委原常务副主任、深圳市委原常委、警备区原政委、南开深圳校友会荣誉会长曹绍业,南开深圳校友会常委副会长徐兆钦,中国当代书画研究院副院长、深圳书画艺术学院教授、深圳市盐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郭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深圳市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艺术馆书画家、中国国画院一级美术师钱建亭,盐田区美术家协会原主席乔广洋,书画鉴赏家冯晓鸿,油画家王佩伟等出席活动。研究院作为南开深圳校友之家和盐田区招商顾问,举办校友活动,为持续吸引大批优质校友和校友企业来盐田投资兴业提供桥梁和纽带。南开深圳校友会书画艺术社于2016年成立,已汇集400多位热爱艺术的校友。为丰富校友业余文化生活,重圆书画摄影“艺术梦想”,书画艺术社自2019年起常设书法、国画、油画课程,邀请中国书法协会名家,始于书画基础,教授艺术课程,先后已有200余名校友在艺术课堂挥毫泼墨,品味丹青。图片来源:南开深圳校友会书画艺术社
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自迁址盐田以来,始终弘扬“允公允能 日新月异”的校训精神,秉承“秉公尽能 求真求先”的实干精神,积极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加强科技研发攻关、吸引优质企业落户,为盐田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同时,研究院的发展也得到了盐田区的大力支持。6月15日,盐田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等创新平台作用,打造区域性创新高地”。6月15日,盐田区委常委会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精神,市委主要领导同志在盐田罗湖南山调研时的讲话精神以及省、市有关会议精神,研究全区贯彻落实意见。盐田区委书记李忠主持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盐田实践。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更加坚定自觉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着力在拼科技创新、质量效益、结构优化、海洋经济、旅游产业、绿色低碳发展上下功夫,努力在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生态
6月14日,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与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共同举办的南深大讲堂之“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治理实践”研讨会在深圳研究院召开。活动由“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签约暨“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深圳分中心”“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和“中国式现代化的城市治理实践”研讨会两部分组成。南开大学原副校长、讲席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政府发展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朱光磊教授,深圳改革开放干部学院副院长陈家喜教授,深圳市委党校科研处处长范绍庆教授、副处长朱晓曼,深圳市盐田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人才工作局局长刁平磊、副局长罗彬彬,西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周振超教授,深圳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陈文教授,厦门大学公共事务学院张翔教授,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信息安全中心副主任唐增来以及来自南开大学、深圳大学、深圳市委党校、盐田区委党校等2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深圳研究院副院长闫彪参加会议并致欢迎辞。闫彪对与会的领导、专家、学者表示欢迎,向长期以来帮助深圳研究院发展的深
赵新教授(左三)与团队成员研讨活体细胞精准操作机器人技术近日,2022年度天津市科学技术奖揭晓,南开大学20项科研成果获奖,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9项,包括技术发明特等奖1项、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其中,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深圳研究院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赵新教授领衔完成的“活体细胞精准操作机器人技术及系统”项目荣获技术发明特等奖,这也是南开首次获得该奖项。聚焦活体细胞操作,攻克自动化关键技术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元,活体细胞操作是量大面广的技术,广泛应用于细胞注射、转基因操作、辅助生殖、动物克隆等生命科学各个领域。农业的种业“卡脖子”问题,同样存在细胞操作难点。比如,利用克隆技术育种,就涉及体细胞核移植操作。细胞操作是微米级显微操作,难度大、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效率低、操作效果难以保证。胜任活体细胞操作的技术人员严重不足,已成为制约生命科学发展及成果推广的瓶颈。长期以来,赵新教授团队面向生命科学发展对活体细胞操作的迫切需求,利用机器人代替人工实现自动化活体细胞操作。应当看到,机器人操作普通目标的关键是高成功率。而活体细胞是有生命的
2023年5月18日至21日,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举办。研究院与深圳光子晶体科技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基于全息现实医学数字孪生人机自然交互系统”在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上展出,并被CCTV1、CCTV2、CCTV13、CCTV国际等央视频道报道。“基于全息现实医学数字孪生人机自然交互系统”创新运用了光场成像、全息显示、体感交互、力反馈交互等多项先进技术,可以辅助手术操作者进行手术的最佳路径规划,让手术操作者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洞察、预测和评估,优化手术方案,极大提升手术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在智能赋能医疗改变生活方面具有划时代意义。该系统在运用的过程中,首先对患者术前及术中医学影像进行分割标注与手术路径规划,生成包含病灶组织结构信息与手术器械入路的“知识化”三维数字人体。其次,利用光场成像技术将数字人体呈现在手术场景中,基于全息现实进行肉眼显示和体感交互,实现术前手术规划、术中动态调整优化和结果推导,从而获得科学、精确、微创和安全的理想手术结果。据悉,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以“智行天下能动未来”为主题,聚焦智能网联车、通用人工智能、脑机交互等前瞻课题,超过1400名来自国内外智能科技
在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南开大学斩获了1金2银8铜的好成绩。其中,由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深圳研究院智能技术与机器人系统研究院首席科学家赵新教授及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团委书记郑月阳指导,南开大学博士后、深圳研究院研究员刘曜玮担任团队负责人的“猪源动力——世界机器人化克隆先行者,中国乡村产业振兴”项目团队(以下简称“猪源动力”团队)获得了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金奖。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由教育部主办,是目前全国覆盖面最广、综合性最强、参与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学科竞赛。本届大赛报名参赛人数1450万余人,参赛项目340万余个,覆盖参赛国家和地区111个,真正实现“百国千校万人”参赛,金奖获奖概率仅为万分之1.08!大赛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打造了一场“超越极限,重塑自我”的创新创业盛会。历经激烈角逐,“猪源动力”团队不懈研究,实现全流程机器人自动化“孕育”克隆猪技术,成功在大赛中脱颖而出。世界首创,破解生猪育种卡脖子问题去年3月,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南开大学“猪源动力”团队运用其研发的世界首创全流程机器人化动物克隆技
4月22日,“第七届中国研究生公共管理案例大赛”决赛在武汉举办。比赛中,南开大学“耕读传家”队从全国近2000支参赛队伍中脱颖而出,以全国第二名的成绩斩获特等奖,团队主要成员包括王越、段延、赵芮、李盟、惠梦欢、李宸飞和白雪辉,指导教师翟磊获得了“最佳指导教师”奖,队员王越获得“最有价值队员”奖。该赛事是“中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大赛”的主题赛事之一,本届案例大赛共有来自197所院校的1942支队伍报名参赛,累计参赛师生达10393人。赛事极大推动了中国公共管理案例建设和学科发展。1492篇案例通过文本检查,成功进入初赛评选。通过优中选优,赛事组委会最终选拔出全国的32强队伍。决赛当日,“耕读传家”队凭借案例《从“村养人”到“人养村”——天津市状元村“乡贤救村”的觉醒之路》获得小组第一名并晋级全国四强。决赛现场,小组成员凭借着优秀的表现,展现南开学子风范,在四强赛中以第二名成绩获得特等奖。在参赛案例中,团队成员通过深入挖掘状元村的“乡贤救村”故事,从“村养人”到“人养村”的角度,分析了天津市状元村乡贤的觉醒之路。案例深度聚焦乡村振兴领域,以天津市本土乡村作为研究对象,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等理论
4月11日,由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南开大学联合举办的2023年深圳首场博士后校园招聘活动在南开大学举行。深圳市43家博士后设站单位来到现场,与南开学子进行面对面交流洽谈。南开大学校长陈雨露会见了市人力资源保障局副局长高东春一行,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牛文利、高东春出席政策宣传推介会。牛文利在推介会上代表学校向招聘活动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介绍了南开大学的学科布局、人才培养等情况,希望以此次博士后招聘活动为契机,搭建起深圳市各用人单位与南开毕业生交流的平台,期待更多南开毕业生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前沿绽放青春。高东春对南开大学为本次活动的精心组织表示感谢,介绍了深圳市的基本情况、科研创新环境和人才引进政策,对博士后在深圳的生活补贴、住房保障、科研指导等方面情况进行了重点推介,向到场的南开学子发出了诚挚邀请。博士毕业生们带着投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高度使命感,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和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建设的满腔热情参加宣讲会。在宣讲会现场,除本校博士毕业生外,还吸引了外校博士毕业生,可容纳200人的场地座无虚席,入场学生挤到会场门外。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深圳市博士后联谊会,南开大学党委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