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王卫超教授课题组首次在三元氧化物催化剂莫来石上实现无能耗超低温臭氧分解。该成果的推广应用将为新型大气污染物臭氧在超低温环境下的降解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并在商业航空等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近日,介绍该工作的论文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EnvironmentalScience & Technology上。
2022年3月31日,由一头普通的“代孕”母猪怀孕110天,诞下了7头克隆纯种小长白猪,这也是世界首次自动化操作完成克隆全流程获得的克隆动物。南开科研团队实现全流程机器人自动化“孕育”克隆猪,为世界首次。南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院长、深圳研究院自动化体细胞核移植机器人系统负责人赵新教授科研团队联合天津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针对人工克隆技术存在的相关问题,对自动化操作克隆技术进行了研究,成功实现突破。该团队亦成为世界上唯一实现机器人操作及自动化操作克隆全流程的团队。团队从机器人操作到自动化操作,进一步扩大了我国克隆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领先优势。种业是农业的基石,我国种猪产业由于优良原种猪资源不足同样面临着“卡脖子”问题。发达国家对我国引进曾祖辈的原种猪进行封锁,我国只能引进退化快的祖父辈原种猪,通常经3年左右繁殖即退化,正经历着原种猪“引进、退化、再引进、再退化”的恶性循环。用克隆技术大量扩增祖父辈原种猪,是解决种猪育种问题的有效方案。但是,人工克隆操作步骤多、难度大、效率低,胜任克隆操作的人员极度短缺,不能真正解决生产祖父辈原种猪大量需求的难题,这使得大范围推广克隆技术用于种猪育种存在瓶颈
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国内最高级别的科技奖项,也是高校取得重大科技成果的最直观体现。国家自然科学奖是国家科学技术奖中的五项之一,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曾出现多次空缺的情况,其含金量不言而喻。南开大学凭借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及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位居“青塔2022年度中国高校基础研究贡献50强”第四名。在高效手性螺环催化剂等方面取得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成果,为不对称催化、太阳能电池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
9月16日,位于深圳市盐田区盐田科技大厦和现代产业服务中心,总建筑面积近万平米的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新址正式启用,标志着该研究院开启在深事业发展的第三个崭新十年。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将持续聚焦深圳市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高精尖科研成果产业孵化基地、高端智库平台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心。启用仪式上,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主席、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南开大学原校长、南开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龚克,全国政协常委、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常务副校长、深圳研究院院长许京军,盐田区委书记陈清,盐田区委副书记、区长邓飞波共同为研究院新址揭牌。许京军在致辞中表示,站在深圳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盐田区高质量全面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滨海城区的新起点上,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开启了第三个十年建设的新征程,我们要以“科学研究”为引领,以“成果转化”为导向,以“人才培养”为重点,以“社会服务”为依托,以“合作交流”为突破,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打造高端智库平台,培养高水平人才,为盐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为盐田区、深圳市及粤港澳大湾区实现高质量发展贡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石培华 陈晔)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名单”,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成功入选,成为首批19家智库建设试点单位之一,重点研究方向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研究、幸福健康现代旅游体系研究和红色旅游与红色文化研究。据悉,文化和旅游行业智库建设试点单位的设立旨在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统筹文化和旅游系统内外优质资源,加快构建布局科学、特色鲜明、定位清晰、规模适宜的行业智库体系,为文化和旅游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决策参考和智力支持。南开大学现代旅游业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于2015年成立,2019年获教育部认定为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年入选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近年来,中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幸福产业、全域旅游、厕所革命、红色旅游、丝路旅游、万里茶道、国家公园、国家旅游形象、旅游扶贫、乡村旅游、海洋旅游、文旅融合、旅游外交、京津冀协同发展、旅游MTA教育等方面取得创新成果,并集结出版12本“国家旅游智库研究专辑”系列著作和“旅游发展的中国模式”丛书。中
第八届名校名师公益课堂第二讲《科学减压 极简法则》于2021年5月15日在深开讲。南开大学深圳研究院作为此次讲座的承办方,特别邀请到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管健教授,在深圳虚拟大学园重点实验室平台大楼二楼报告厅为大家开展了一场关于心理减压的讲座。线上线下共计1200多人参与此次活动,讲座诙谐幽默、深入浅出,线上线下观众反响热烈,讲座圆满举行。管教授以深圳都市人们的心理压力为引,切入讲座的核心点。当压力成为一种新常态,人类将何去何从?管教授认为,认识和应对压力是一个整体工程,要用科学的方法来对抗压力,管教授强调科学抗压将教会我们全面系统地正视并理性地看待压力问题。她从生理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对压力进行全面解析,为压力管理的每个步骤都提供了科学的证据,并在现场教授大家通过高效而极简的法则进行有效的压力管理,学会应对策略,助力内心和谐。值得一提的是,南开大学的社会心理学科是我国高校中最早设立并且经久不衰的一级学科,我校有两位教授先后任中国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此次讲座吸引了各行各业的人士参与,有教育媒体工作者、科研工作者、学校教师、金融从业人员、街道社会工作者等等,在互动交流环节,现场观